本文目录一览:
提质增效“数字能源”与“双碳”目标偕行
事实上,在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过程中,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产业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传统能源产业与数字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能源产业集群,优化能源产消、能源供需两侧,将能够直接或间接减少能源活动产生的碳排放量。
引入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如瀚云数字能源管理平台,实现能源设备的在线监测与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过平台实现节能目标管理、能效对标管理等功能,持续优化能源使用策略。实施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利用工业互联网优势,建立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实现能耗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分析。
安全要求从单维度走向多维度,确保新能源电力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储能实现从电芯安全到系统级电网安全。MLPE的标准化推动分布式电站智能化管理。高电压降低光储系统成本,高可靠提升系统可用度。第三代半导体和数字化技术提升电力电子变换器功率密度,推动光伏系统提质增效。
...到202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
工信部在12月3日发布了《规划》,该规划旨在到2025年实现工业领域的绿色低碳转型,显著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广泛应用绿色低碳技术装备,全面提升绿色制造水平,为2030年工业领域碳达峰奠定基础。
规划提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单位工业增加值的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这将促使企业采用更高效的能源利用技术和设备,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成本。对上证指数而言,能源效率提升可能带动相关设备制造和节能服务行业的发展,为市场带来新的增长点。
其中,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工信部近日印发的《“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描绘了蓝图。《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能源效率稳步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15%。
挑战一: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与减排的挑战经济增长与减排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到2025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需比2020年下降18%;到2030年,要比2005年下降65%以上。目前,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39%,60%以上的能源消费和70%以上的碳排放来自工业生产领域,高耗能产业占比高。
到2025年,我国工业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将实现显著的绿色低碳转型,取得重要成果。绿色低碳技术装备将得到广泛应用,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将显著提高,绿色制造水平将全面提升,为2030年工业领域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的基础。具体目标包括碳排放强度的大幅下降,以及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
目标:202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5%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降低9%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源消耗降低5%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19%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3亿吨。
2021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上年降低3.8%,这说明了什么?_百度...
天然气(CHP),以实现从煤炭向天然气和能源的转变,预计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减少50%。宝马一直致力于提高能源效率。自2016年以来,宝马的一次能源消耗量连续四年下降,2021年降至40兆瓦/小时,较2020年下降3%。真正的可持续制造与资源回收密切相关。
全球治理担当: 作为《巴黎协定》积极履约方,中国实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十年下降34%。疫情初期向153国提供20亿剂疫苗,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碳中和交易市场,深度参与联合国生物多样性COP15会议推动保护目标落地。社会稳定示范: 八年实现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社会治安满意度常年保持在95%以上。
综上所述,2021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情况呈现出亚太地区碳排放占比过半、中国碳排放全球第一的特点。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各国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减排措施的落实和实施,以实现全球碳中和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