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民营企业如何实现碳中和科普二:行业碳中和现状分析
- 2、企业节能减排存在哪些问题?
- 3、从“碳”索到领航:解锁企业低碳发展新动能
- 4、有色金属行业如何实现数字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 5、每经热评|传统制造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可从三方面入手
民营企业如何实现碳中和科普二:行业碳中和现状分析
企业践行程度:对比强烈,部分企业已开展全面减碳项目,而部分企业尚未开始或刚开始尝试。价值链减碳:难度大,成本高,需加大关注和投入。减碳行动:呈现分水岭,大型企业积极布局和落地减碳举措,而较年轻的企业认知较低,未跟上政策和社会意识变化趋势。
企业实现碳中和的关键在于实施节能减排措施并控制二氧化碳排放。以下是具体步骤和策略:制定碳减排方案 碳排放量的计算:企业要实现碳中和,首先需要准确计算自身的碳排放量。这是制定减排措施的基础,只有了解排放量,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减排目标和策略。
碳中和的实现需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参与,结合技术创新与政策引导,逐步构建绿色低碳经济体系。这一过程不仅关乎环境保护,更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路径。
针对碳中和行业当前的人才短缺问题,建议相关企业和机构加强人才培养和储备工作。一方面,可以通过与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共同培养具备碳中和相关背景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内部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此外,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加大对碳中和行业的支持力度,推动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明确碳中和原则 企业需遵循ISO 14068中提出的实现和证明碳中和的原则,包括:透明:公开披露相关信息,确保碳中和过程的透明度。保守:使用的假设和程序不会夸大现状和进展,保持碳中和数据的真实性。层次结构法:按照“企业自身减排——边界内清除——碳信用抵消”的顺序实现碳中和。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简而言之,碳中和就是通过对碳排放进行“收支相抵”,达到相对“零排放”。
企业节能减排存在哪些问题?
技术和设备问题:企业要实施有效的节能减排措施,需要投资新技术和设备。然而,新技术的采用和设备的更新可能需要较高的成本和时间,对企业的经济和生产可能产生一定的冲击。 缺乏意识和动力:有些企业可能对节能减排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意识,或者缺乏推动节能减排的动力。
节能减排管理制度不健全,操作人员岗位培训不到位,能源管理和考核用热计量表具不齐备,不利于推行能源定额管理,造成能源的大量浪费和流失。正是由于上述原因,不但影响了供暖的质量,也影响了热用户的利益和公司的信誉,同时也造成了能源的浪费,加大了污染的排放。
节能减排意识薄弱:很多中小企业仅注重成本和经济效益,而节能减排意识欠缺。这导致企业在节能降耗方面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专门制定相关节能减排规章制度,也没有相应的管理机构和人员来推动节能降耗工作。
系统性节能减排重视不够 节能减排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工业领域的节能减排工作多是围绕重点工序、重点设备、重点企业以及重点行业开展,对上下游企业之间衔接、行业间协同耦合、工业与社会间生态链接等系统节能减排重视不够,大大制约了系统层面节能减排潜力的释放。
节能减排是中央的一项政策,各级政府在落实当中有些也是有硬指标的,如用电用水量。之所以在落实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主要是执行硬指标过死,不考虑实际情况。
高排放:这类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和其他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这些排放物不仅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还可能引发酸雨、光化学烟雾等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构成威胁。综上所述,企业三高问题是当前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挑战之一。
从“碳”索到领航:解锁企业低碳发展新动能
从“碳”索到领航:解锁企业低碳发展新动能在全球气候治理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双碳”目标正重塑中国企业的竞争格局。面对日益严格的碳排放监管和不断上涨的能源成本,企业需通过数字化能源碳管理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这不仅是环保举措,更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核心结论企业低碳发展需以能源碳管理为突破口,通过系统化、数字化手段实现降本增效与绿色升级。合诚众智能源管理平台提供全链路解决方案,助力企业从“碳盘查”迈向“碳中和”,在“双碳”竞争中抢占先机。
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实现全球绿色低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迫切需要。
转眼2021年即将过去,这一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国家优化能源结构,践行“碳中和”承诺的元年,也是解放发布“新能源战略”启动蓝途行动的第一年。回眸解放新能源征途,展望碳中和时代的发展路径,这一老牌车企正以持续领航新能源产业的雄心,整装再出发。
有色金属行业如何实现数字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1、有色金属行业要实现数字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即数实融合。这一融合将加速企业实现安全高效生产,以及数智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然而,实现这一目标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克服。
2、促进有色金属产业数字化转型需从技术融合、政策引导、平台建设及行业协同四方面入手,中京商品交易市场通过电子商务技术推动线上综合贸易服务,为行业提供了转型实践样本。
3、中国恩菲通过深度应用时序数据库IoTDB,构建了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制造转型的核心数据底座。IoTDB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与丰富的运维工具支持,精准契合了复杂生产流程中对海量数据进行实时管理与深度分析的需求,为中国恩菲的数字化创新实践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支撑。
每经热评|传统制造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可从三方面入手
1、企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如何推动传统制造业积极融入“双碳”发展战略,加快绿色转型,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笔者发现,我国传统制造企业绿色转型仍然面临着以下问题,影响绿色低碳转型的深入开展。第一,企业绿色转型动力不足。
2、据碳阻迹计算,我国电商企业2019年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为5,326万吨。在全球携手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零售电商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应当积极向低碳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转型,助力中国尽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气候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