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数字化转型的三大驱动因素,每个都很重要,缺一不可!
1、数字化转型的三大驱动因素:技术驱动、需求拉动、政策引领,每个都很重要,缺一不可。技术驱动 从技术角度来讲,近十年出现的软硬件发展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基础,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能性和更高的效率,帮助企业分析自身产生的数据,挖掘内在价值。
2、数字化转型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数据。数字化转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是建立在数字化转换(Digitization)、数字化升级(Digitalization)基础上, 进一步触及公司核心业务,以新建一种商业模式为目标的高层次转型。数字化转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是开发数字化技术及支持能力以新建一个富有活力的数字化商业模式。
3、数字经济紧扣三个要素,即数据资源、现代信息网络和信息通信技术,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数字经济是一个内涵比较宽泛的概念,且随着人类社会逐渐进入以数字化为主要标志的新阶段,其内涵还会不断扩展延伸。
4、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因素可以用到TOE理论模型。TOE模型是由Tornatzky和Fleishe两位教授提出,适用于解释组织的技术采纳行为,TOE理论认为Technology-Organization-Environment是影响组织采纳和引入技术的三大关键要素。所谓“三力”模型是指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所需的三个关键能力,即融合力、敏捷力和数据力。
5、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包括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都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技术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提升生产效率,改善用户体验,开拓新的商业模式和市场机会。信息技术的持续创新和进步,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进展缓慢的原因有哪些?
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进展缓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文化和组织惯性 传统工作方式根深蒂固:企业长期形成的工作习惯和文化氛围,使得员工对新的数字化转型举措产生抵触情绪。变革抵抗心理:面对未知的变化,员工往往会产生不安和抵抗心理,这会影响数字化转型的推进。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难点之一是战略缺位导致转型缺乏方向,具体表现如下:未来愿景与战略规划不清晰:当前中国经济进入重振期,市场环境复杂多变,部分企业尚未明确未来竞争的着眼点与商业模式。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转型”,若未来愿景模糊、战略规划缺失,企业将无法确定“转型”方向,进而导致数字化方向难以厘清。
战略传导不畅:虽然高层领导支持数字化转型,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战略往往难以跨企业层面流动和跨业务领域拓展,导致战略在由上至下的传导中“失真”或“断流”。能力难建,转型难以深入 数字化转型的第二个难点在于数字化能力的建设。
问题: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未能实现商业模式的根本创新,导致转型效益难以发挥。原因:部分企业注重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建设,但缺乏利用信息技术推动业务商业模式变革创新的认识。工业互联网平台设计成了企业内部机器在线管理和远程运维系统,但缺乏利用机器在线管理能力增强促进商业模式创新的设计。
决策与协调问题:数字化转型需要企业一把手的深度参与,以体现决心和态度。然而,一些企业的一把手可能由于各种原因参与度不够,导致项目在协调各部门关系、拍板更换或添置设备等方面遇到困难。员工抵触情绪: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不理解或不认同的员工。
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率仅为11%?
1、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率确实仅为11%。这一数据来源于埃森哲与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共同推出的《2020中国企业数字转型指数研究》。以下是对该现象及其原因的详细分析:数字化转型成功率低的现象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当下企业发展规划中的“标配”,但成功率却普遍较低。
2、从企业细分角度看,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的中国企业比例持续上升,由去年的11%跃升至16%。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在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业务的增长和创新。同时,领军企业与其他企业在营收增速上的差距也从疫情前的4倍扩大至7倍,进一步拉开了差距。
3、据《中国信通院》2021年8月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已位居世界第二,规模达到4万亿美元,GDP占比由12%大幅提升至368%。同时,埃森哲发布的《2021中国企业数字转型指数研究》指出,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的比例持续上升,由去年的11%跃升至16%。